研究生培养

2025年电子信息类别专业博士研究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工作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2025-02-21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2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民厅〔2024〕3号),2025年深圳大学面向全国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现将电子信息类别专业博士202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

(二)以导师和学科之间适度竞争激发生源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

(三)全过程应公开、公平、公正。


二、招生类别、招生方式、拟招人数及学制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是国家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招收电子信息类别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制”,学制为4年(达到毕业条件且导师同意可申请提前毕业)。具体如下表所示。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领域代码

领域名称

拟招人数

0854

电子信息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1

085402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

085403

集成电路工程

085404

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1

085410

人工智能(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085411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085404

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

1

085411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

085408

光电信息工程

2

085409

生物医学工程

1


三、招生对象

1.生源地在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

2.生源地在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市的少数民族考生,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省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

3.在西藏班、新疆班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教职工,以及在西藏工作且满5年以上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毕业生。


四、报考资格确认与报考条件

(一)报考骨干计划的考生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骨干计划资格申请平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首页-“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资格申请平台”,网址:https://mz.chsi.com.cn/mzjh/stu/)提交申请信息(所需材料可参考往年通知要求),经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线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名。考生须于报名时间内提交申请信息,并及时查看审核结果,以便补充材料。

所有骨干计划考生均须通过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数字化管理平台填报《202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经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线审核通过后,下载打印。登记表须经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盖章(或电子章),在职考生还需工作单位审核盖章。确认报考资格后考生须将原件一式一份同其他报名材料一并寄至报考专业所在学院。凡不符合生源范围和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报考条件

1.符合《深圳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深圳大学202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各招生专业招生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

2.承诺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地区(单位)就业。


五、“申请-考核制”的申请条件(须同时满足各项)

(一)外语水平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1.通过CET-4或CET-6(成绩达到425分);

2.托福(TOEFL)成绩达到75分以上(老TOEFL达到550分);

3.雅思(IELTS)成绩达到6分以上;

4.PETS-5级合格证;

5.GRE考试1200分以上(新标准310分);

6.在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硕士或博士学位;

7.在英文国际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发表过英文学术论文。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或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生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持境外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提交认证报告。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若被录取,须在规定时间前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或先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说明性公函,待入学报到前提供认证报告),否则取消录取资格。

)除硕士毕业于世界前200名院校(须至少进入“ARWU、QS、THE、USNEWS”四大排行榜中的两个)的申请者外,申请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发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术论文1篇(含已录用)。申请者应是所提交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申请者为第二作者且导师为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多通讯作者学术论文,请附上各人对论文所作贡献,按照贡献情况进行折算,折算后的论文篇数应不低于1篇。

(2)已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者应为所提交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发明人且申请者为第二发明人。

(3)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1本。申请者为第一著作人,或申请者为第二著作人且导师为第一著作人。

(4)学科竞赛或科研获奖1项。如成果为学科竞赛类获奖,申请者应以排名第一获得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生高水平学科竞赛国家三等奖及以上,或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如成果为科研类获奖,申请者应以排名前八获国家级科研奖励,或以排名前六获省部级科研奖励,或以排名前三获市级科研奖励。

(5)制定国际、国家、省级、行业标准(含报批稿),或行业指南等。

(6)具有主持或作为关键技术骨干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或重要工程项目,或重要产品研发项目的经历和能力,取得代表性成果。

(7)具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并成为技术骨干,或已取得工程师职称。


、选拔流程

(一)个人申请

考生需提前与报考导师取得联系,向报考导师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后报考。

1.网上报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需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自行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2月27日。

2.提交材料。

纸质版材料:申请者须在202537日前(均以邮戳为准),将以下申请材料并按下述顺序添加目录并整理、装订成册,使用EMS(或顺丰快递)邮寄至电子信息各领域指定联系人处,快递文件请注明“博士报名材料”,为保证材料齐全,未整理或未装订材料恕不受理。

电子版材料:申请者将所有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含目录)合并为1个PDF文件发送到电子信息各领域指定联系人邮箱,邮件主题及附件文件名请标注为“姓名+申请深圳大学XX专业博士(少干计划)+快递公司+运单号”。

以下各项如非特别说明,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申请者均需提交:

(1)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申请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bsbm),进行网上报名,打印后本人签名确认);

(2)《深圳大学2025年“申请-考核”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3)《202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

(4)应届硕士毕业生申请者提交《深圳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政审(现实表现)材料》,由本人所在学院党委填写(申请时可暂不提供此项,但通过复试以后必须按照表格要求提交);

(5)学位、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在读证明,本校在读硕士生可不需要));

(6)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需加盖研究生成绩管理部门公章);

(7)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

(8)至少两位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人员的书面推荐书(推荐书需使用我校提供的模板);

(9)提交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不少于3000字,见申请表);

(10)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新TOEFL成绩单、IELTS成绩单、全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位证书、英文学术论文等):

(11)获奖证书复印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成果的证明材料;

(12)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

(13)第二代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14)相关表格模板见:深圳大学202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申请者必须确保填写的信息和提交的材料真实、准确,对提供虚假、不实信息的申请者,一经查实一律取消考试录取资格,且今后不再允许申请我校博士研究生。

各领域指定联系人地址及邮箱:

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085402通信工程、085403集成电路工程:

联系人:老师 电话:0755-26534130

地址: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信楼N712

邮箱:wangcy@szu.edu.cn

085408光电信息工程:

联系人:老师 电话:0755-26946790

地址: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原楼1416

邮箱:lsl@szu.edu.cn

085409生物医学工程: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755-26937389

地址:深圳大学丽湖校区A2楼521

邮箱:lishuangshuang@szu.edu.cn

085404计算机技术、085410人工智能、085411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联系人:姜老师 电话:0755-26530131

地址: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腾楼822

邮箱:gracejiang@szu.edu.cn

085404计算机技术、085411大数据技术与工程(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

联系人:老师 电话:0755-26946884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真楼1004

邮箱:mingyinY@szu.edu.cn

(二)资格审查

博士点在收到申请者的材料后,组织不少于3人对照报考条件进行申请资格审查,并将审查结果报研招办,研招办对审查结果进行抽查后,由博士点统一向社会公示。

(三)导师推荐

博士点将申请者材料交给申请者所报考的导师,导师审核申请者材料,提供推荐意见并对同时报考本人的申请者进行排序。

本环节应尊重导师的招生自主权,导师以不高于1:3的比例向博士点排序推荐申请者。

(四)学科初审,确定考核名单

博士点组成专家组根据本实施细则,对申请者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并对申请者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初步评价,进行筛选。博士点结合招生导师意向,按一定的差额复试比例,确定进入复试考核阶段的申请者名单。没有导师推荐的申请者不进入复试考核环节。拟进入复试考核阶段申请者名单在学院网站进行公示。

(五)复试考核(综合面试)

博士点将组织专家进行复试考核,具体时间、地点将提前通知考生,并在学院网站公布,考核具体要求如下:

1.考核内容包括外语水平(100分)、专业素质(100分)、研究潜力(200分)和综合能力(100分)四部分共500分,重点考核申请者科研创新能力和是否具备本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以及考察申请人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的综合能力等。此外,还将对申请人的思想政治、心理、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素质考核方式为专业笔试(机考),机考考试科目为《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

2.考核过程中,每位申请者需展示个人简介、学习成绩、课题研究、科研成果、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等。考核专家分别从外语水平(100分)、专业素质(100)、研究潜力(200分)、综合能力(100分)四个方面对申请者进行打分,去除最高、最低分取平均(保留两位小数)为申请者的最终分数。推荐导师可补充介绍相关情况,但在讨论打分时须回避。推荐导师可补充介绍相关情况,但在讨论打分时须回避。

3.考核过程要规范,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要有现场记录,成绩和评语。

4.博士点根据考核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低于300分不予录取)向学校提交拟录取名单(不超过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本专业拟招人数),并上报相关材料到研招办。

(六)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详细内容请参照《深圳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施方案》(https://yz.szu.edu.cn/info/1042/13099.htm)。

(七)其他

1.“骨干计划”招生坚持“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实行“自愿报考、统一考核、择优录取”。对西藏、新疆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涉藏州县以及云南怒江、四川凉山、甘肃临夏等地的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所有被录取考生均为定向就业,需与招生单位、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及)工作所在单位通过骨干计划数字化管理平台在线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协议书。被录取在职考生入学不迁转户口。学生毕业后,必须履行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不得违约。

3.汉族考生录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


、监督机制

详细内容请参照《深圳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施方案》(https://yz.szu.edu.cn/info/1042/13099.htm)。


、其他说明

1.有关报名程序、报考专业方向、报考导师、考核安排等详细信息请参阅《深圳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深圳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深圳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各招生专业“骨干计划”招生实施细则。考生需提前与报考导师取得联系,向报考导师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后报考。

2.被录取考生修业年限、学费、学业奖助等在校期间教育管理服务各类事项,与其他普通类招生计划录取研究生保持一致,按学校规定执行。博士研究生根据宿舍房源和住宿条件,住宿费为1000-1500元/年。

3.非在职考生人事档案转入我校,在职考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党团组织关系须转至我校。

4.博士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地区或单位至少连续服务8年(含8年)。

5.考生的民族以身份证为准。对报考时民族身份造假的考生,将取消复试/录取资格。


深圳大学电子信息类别专业学位博士点

2025221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