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下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01级通信工程专业校友返校举行毕业20周年聚会。仗剑出游二十载,归来仍是少年郎。同窗好友在学院大楼相聚,回忆往昔峥嵘岁月。
参加本次活动的师生为2001级通信专业的学生和当年的校长以及任教老师,主要有谢维信老校长、原通信工程系主任钱恭斌、原通信工程班主任田传俊、储颖、苏恭超等教师。本次活动包括师生座谈会、学院展厅参观、校史馆参观、校园游览等内容,旨在让返校的校友回忆深大、感受深大发展,体验深圳大学的蓬勃生气,展望美好未来。

下午三点半,校友们踏入学院展厅106,在历届毕业生的合影前驻足流连,在学院近年斩获的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墙前驻足凝视,更在5G/6G先进天线技术、NanoSAR无人机系统等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区驻足探索。学院的宣传短片与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料,让校友们直观感受到学院在学术与科研领域的蓬勃发展。

移步至报告厅107,屏幕上滚动播放的昔日同窗旧照瞬间拉近距离——二十余年前的青涩身影映入眼帘,勾起满室感慨。
四点整,师生座谈会正式启幕,由周志伟校友主持。现场不仅齐聚该系全体毕业生,更迎来了特殊的“家人”:通信工程专业创始人、老校长谢维信教授,曾陪伴学子三年的班主任田传俊老师,深耕移动通信教学的钱恭斌老师,专注无线通信研究的苏恭超老师,以及主讲信号处理原理的储颖老师。现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周浩江、党委副书记杨丹也亲临现场,共赴这场跨越二十年的约定。
“一朝沐浴春风化雨,终生铭记师者仁心。”毕业生代表向老师们献上精心准备的鲜花,感谢当年的悉心关怀与谆谆教诲。合影定格的瞬间,将感恩与敬意永远留存。

随后,老师们次第登台,在笑语中重温青葱岁月。谢维信老校长率先发言,从1997年信息工程学院初创的艰辛,讲到如今学科体系的完善,尤其提及01级作为通信工程专业首批学生的特殊意义。他笑谈深大图书馆南北相望的布局,称其间小径如“智慧金钥匙”,指引学子探索求知;更阐释了学院与深圳同频共振的发展愿景,最后以“愿君前程似锦,与年轻一代并肩前行”的寄语收尾,温情满溢。

钱恭斌老师直言初为人师时“严厉有余”,却也感慨:“大学成绩从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尺。”他细数多位当年成绩平平的学生如今在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的亮眼表现,并期待与大家常联系。
“你们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批学生。”储颖老师的话语温情脉脉,她清晰记得毕业时播放的《一生有你》,更期盼这份因“通信”结缘的情谊能跨越时光,成为彼此生命中温暖的羁绊。
苏恭超老师则在学子的笑容中看见当年课堂上的专注、食堂里的欢闹,他感慨:“岁月改变容颜,却改不了心底的热爱。”愿大家坚守初心,步履不停。
田传俊老师坦言已记不清日常琐碎,却对师生共渡难关的场景记忆犹新。看到学生们如今在各领域建功立业,他难掩骄傲,真诚祝愿大家健康顺遂。

接着,周浩江书记致辞。她动容于现场浓厚的师生情,邀请校友“常回家看看”,更呼吁大家持续关注学院发展:“正是校友的支持与老师的耕耘,让学院稳健成长。期待你们为新一代传递正能量。”

之后,杨丹副书记则带来学院发展的“成绩单”:从人才储备优势到科研突破,从学术水平提升到未来人才培养规划,她热情邀约校友与学院保持密切联系,开展产学研等合作。

随着主持人的引导,现场气氛愈发热烈。校友们分享近况、笑谈工作趣事,仿佛回到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二十年光阴流转,这份跨越山海的同窗情、师生谊愈发醇厚。临别时,大家相约:以今日之聚为新起点,带着母校的期许与师友的祝福,在各自的征途上继续求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