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养

文华班创新培养座谈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11-29

文华班创新培养座谈会于1125日下午顺利举行。本次座谈会旨在探讨文华班创新培养方案,帮助文华班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培养目标,共邀请学院院长丁文华院士、党委书记蔡茂国教授等学院领导、文华班导师代表、文华班项目组教师代表、以及学生代表等十余位嘉宾参会。

座谈会由文华班项目主任黎冰副院长主持。首先,黎冰副院长就文华班项目建设目前的进展情况与此次座谈会的目的进行了汇报,他指出之前项目组拟定的以类研究生-导师制的培养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文华班项目组在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创办人、深圳零一学院创始人郑泉水院士的指导下,学习了清华钱班顶尖人才培养全新范式,以互联网+创新设计大赛为抓手,重新规划了文华班创新培养方案。接着,葛磊老师简单介绍零一学院学生培养体系和特色,分析了其培养方式的优势和难点,并对互联网+创新设计大赛的任务、主题和价值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最后从培养目标、核心理念、培养方式、关键环节、团队分工和计划安排六个方面讲解了文华班创新培养具体思路与方案。

随后,学院院长丁文华院士凝练了本次座谈会的几个核心要点。他指出:第一,如何在已有的文华班本科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协同创新的能力,是本次座谈会的核心问题之一;第二,我们可以从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眼界,来唤起同学们对于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的兴趣,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出独立意识;第三,要以项目和竞赛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工程研究为方法,使得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重点考虑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和参加竞赛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在接下来的座谈讨论环节中,黄磊副院长首先提出了一个建议: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蔡茂国书记从学生角度出发,咨询了目前在互联网+”大赛中获得奖的同学就业情况,并且也认可组队参加竞赛这一培养方式,认为这能够很好地锻炼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学术能力。

黄继武教授就组队参加互联网+”大赛为抓手这一培养方式表示非常赞同,提出了在参与比赛过程中老师们值得注意的问题,应该是以学生培养为主,不应着重于成果与奖励,并且也提到以前学生是自由选择参与竞赛,在此基础上,我们老师要采取有组织有规划的自由+引导这一培养模式来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邱国平教授针对课程设计上提出了一个建议,以“Group Project”这一必修课教学模式,来确保每个学生都对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同时确保每个人清楚自己在小组中担当的角色,最后的考查形式需要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小组合作的研究成果。这样一方面能减少学生上课任务繁重带来的压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协同创新的能力。

何业军教授从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角度,提出各小组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学习情况并结合兴趣,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三大类入手,老师们则在学生提出的想法的基础上给予指引和帮助。同时提出是否让学生们在暑假期间去一些企业进行调查访问,启发学生的创新思想。

黄海明老师提出可以采取一种融合的方式,将组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另外将来让我们学生也可以去参加其他创新创业大赛,多方位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钟世达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来参与比赛,二是如何在一个组队中保证每个成员都有所贡献。针对以上两个问题,丁院士指出,首先我们从机制上将参加比赛算为学分,从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每个小组成员需要在最终的成果汇报中写上自己的工作内容,来杜绝学生不作为的现象。孙维泽老师提出了两个提议,首先召开一次班会,向学生们强调参加比赛的目的是培养团队合作,而不是获奖。另外,由于有些课题的研究性比较强,可能会跟计划安排有所出入,应该以过程为导向,着重前期调研,不应受时间约束。

文华班学生代表提出:目前学业任务繁重,压力也很大,希望能在学院的高效组织和支持下参与到比赛准备过程中,另外也想利用寒暑假时间,多参加一些企业拜访。

后续学院将会进一步加大对文华班创新培养方案的修订与优化力度,采取多种形式,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标而努力。

 

最新动态